新加坡在1996年发布了交通白皮书《打造世界一流的陆路交通系统(1996)》(简称1996年白皮书),1996年白皮书提出了新加坡建设世界一流的陆路交通系统的目标,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是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系统,并明确了私人交通必须为享受通畅、无拥堵的出行“付费”。 1996年白皮书制定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打造综合的道路交通网络、加强道路交通需求管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四个关键策略,并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来完成陆路交通系统的建设。1996年白皮书是对新加坡城市交通发展理念和策略的比较早期的阐述。
新加坡在2008年发布了《新加坡陆路交通总体规划(2008)》(简称LTMP2008),LTMP2008对新加坡的陆路交通发展策略和措施进行了细致的规划,首先对在1996年白皮书的指导下新加坡交通系统十年的建设成绩进行了总结,提出当时新加坡交通系统所面临的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有限的土地资源、下降的公共交通分担率、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三大挑战; 并明确LTMP2008的规划目标是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交通系统,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管理道路使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的三大关键策略。
新加坡航空工业原先的总体规模不大,主要是借助航空运输的东南亚枢纽位置,以航空运输所需的维修业为重点,逐步发展到少量设备与零部件生产。一些世界著名的航空运输产品供应商,看重优良的环境与条件,选择新加坡作为部分产品制造与维修的基地,自建或租用厂房,逐步增大投资。 2013年发布了最新一版的《新加坡陆路交通总体规划2013》(简称LTMP2013),LTMP2013针对LTMP2008提出的关键策略在2008-2012年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评估,提出当前新加坡交通发展面临不断提升的期望、增加的人口和出行需求、有限的土地资源、轨道交通更加容易发生拥挤四大挑战,并明确了LTMP2013的规划目标是利用陆路交通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实现更好的通达性、提供更好的服务、建设宜居和包容的社区、减少对私人小汽车交通的依赖四个关键策略,并对这些关键策略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